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 信息动态 > 行业信息 >

装配式钢结构的发展以及生产问题

发布时间:2023-12-02 12:15:16 作者:新顺达钢结构

其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装配式建筑,是指在工厂中提前预制建筑的构件、部品、材料等,再将其运至施工现场进行现场装配完成的建筑。

装配式建筑的核心,是构件预制的概念。这种预制的概念在东西方的人类文明史中早有体现。如在古罗马帝国时期,大理石柱部件一一多力克柱式、爱奥尼柱式及科林斯柱式等就曾被大量预制;在我国,木构架建筑的应用贯穿各个历史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建筑体系。我国古代预制木构架体系的模数化、标准化、定型化己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屋顶及斗拱由各部分标准化预制的小型构件组合形成的完整的受力、传力体系,让人们叹为观止。

建筑的工业化预制装配始于西方。西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次高潮。一次是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在十九世纪中期,次将预制装配式建筑应用于展览馆、火车站等大型建筑中,之后建造仓库、办公大楼,主要用铸铁与玻璃预制件来建造;二次是受到世界大战的影响,20世纪初,在结束后,欧洲城市居民居住矛盾日益突出,大批民众没有固定住宅,需要大规模的住宅建设,由此开始重视建筑的工业化预制。在长期尝试之后,在建筑业中手工方式依然占主导位置,在二次世界大战自后,预制装配式建筑及钢结构工程逐步流行起来,并有长足发展的趋势。

其二、轻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生产阶段存在的问题

当前轻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的建筑部品生产(加工)主要是由设计单位提供图纸,部品生产厂家(构件加工厂)根据图纸进行人为地统计部品的规格与数量,进行加工图深化再交给生产工人进行乌鲁木齐钢结构工程。在传统的加工环节由于人为因素的存在,在进行人工统计部品过程不仅效率低下,同时还容易产生人为的错误导致产品生产有误差。在部品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是工人根据生产经验对材料进行切割等生产工艺,往往不能较大化地合理利用加工材料,容易产生材料的浪费。当所有的轻钢结构装配式建筑部品加工完后,由于相关的产品信息只能通过二维图纸等纸质文件存储,不能直接获取产品的信息,导致部品信息的查询困难及部品管理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