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工程工程建筑中有几种体系和发展

搜索:

钢结构工程工程建筑中有几种体系和发展

2023-04-27 16:53:05

一、钢结构工程建筑中有几种体系

钢结构工程是目前建筑行业建筑水平的直接反应,因此,无论是从国内还来看钢结构工程的发展也都高速的发展,钢结构工程也因此而备受瞩目。而目前在钢结构工程其结构模型主要有四种,具体为以下几类。

1.冷弯薄壁型钢体系,这种体系下,钢结构工程的构件用薄钢板冷弯成C形、Z形构件,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不过,杆件间连接采用自攻螺钉节点刚性不易,抗侧能力较差,一般只用于1~2层住宅或别墅。

2.框架体系,这种钢结构工程纵横向都设成钢框架,门窗设置灵活,可提供较大的开间,因此在多层钢结构住宅中应用较广。

3.框架支撑体系,这种体系下,钢结构工程一般多重抗侧体系,而且梁柱节点,柱脚节点可设计成铰接、半刚接,施工构造简单,基础主要承受轴力,体形较小。

4.框架剪力墙体系,在这个体系下主要应用于低多层住宅中。目前应用也广泛这四种钢结构的体系,也构成了钢结构工程的主要结构体系,对于钢结构工程的发展也有着作用。

二、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装配式建筑,是指在工厂中提前预制建筑的构件、部品、材料等,再将其运至施工现场进行现场装配完成的建筑。

装配式建筑的核心,是构件预制的概念。这种预制的概念在东西方的人类文明史中早有体现。如在古罗马帝国时期,大理石柱部件一一多力克柱式、爱奥尼柱式及科林斯柱式等就曾被大量预制;在我国,木构架建筑的应用贯穿各个历史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建筑体系。我国古代预制木构架体系的模数化、标准化、定型化己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屋顶及斗拱由各部分标准化预制的小型构件组合形成的完整的受力、传力体系,让人们叹为观止。

建筑的工业化预制装配始于西方。西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次高潮。一次是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在十九世纪中期,次将预制装配式建筑应用于展览馆、火车站等大型建筑中,之后建造仓库、办公大楼,主要用铸铁与玻璃预制件来建造;二次是受到世界大战的影响,20世纪初,在结束后,欧洲城市居民居住矛盾日益突出,大批民众没有固定住宅,需要大规模的住宅建设,由此开始重视建筑的工业化预制。在长期尝试之后,在建筑业中手工方式依然占主导位置,在二次世界大战自后,预制装配式建筑及乌鲁木齐钢结构工程逐步流行起来,并有长足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