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 信息动态 > 公司动态 >

钢结构装配式建筑趋势以及至今发展

发布时间:2024-03-05 14:23:47 作者:新顺达钢结构

<一>、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

钢结构具有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易拼装,轻质高强,适合建筑的模块化、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和信息化,符合创新、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轻钢结构建筑作为钢结构建筑的重要分支,可以实现建筑现场的无火、无水、无尘、无垃圾的绿色建筑理念。轻钢结构建筑可以实现钢结构工程生产工厂化,且其施工多采用装配式施工,工业化程度高,建筑构件回收利用率可达90%以上,能够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减少碳排放,符合建筑产业现代化和绿色建筑的需要。轻钢结构建筑作为一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型建筑结构体系,受到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工业化轻钢结构装配式建筑面临着重大机遇,发展前景广阔。

在我国“十二五”经济建设期间,由于钢铁产量增速过快,钢铁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因此,化解钢铁产能过剩,推广钢结构建筑,推进建筑工业化势在必行。钢结构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强调:争取到2020年,我国钢结构建筑占10%以上。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做好钢结构产业供给侧改革,钢结构是建筑工业化的重要形式和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将有利于化解钢材产能过剩,传统建筑业产业升级。

<二>、装配式建筑70年代至今的发展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多国的建筑工业化开启了全新的发展阶段,预制构件和现场浇筑方法的综合使用,表现出大的优势;同时全装配体系从体系向通用体系发展。日本为发展通用体系,提出了“住宅部件化”,有计划地将门窗、小五金、卫生间、厨房、采暖、通风等设备,装修材料及制品、结构构件以及钢筋、模版、脚手、扣件等,甚至公用信箱、公用电视天线等都进行标准化、化生产和实行商品化供应;1975年进行了通用体系住宅实验。同一时期,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逐渐在世界各地发展起来,美国科罗拉多州空军士官学院中的教堂、旧金山的圣玛丽主教堂以及1976年在巴黎建成的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成为了当时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代表。70年代后,发达各自开始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以美国、日本为例。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美国联邦就制定了新疆钢结构工业化建筑建造及标准,制定了建筑物设计、建造、通风、能耗以及质量方面的相关标准。发展至今,美国建筑构件的研制和住宅项目施工水平有大幅提升,居民在建造房屋需要相关部品时,通过产品目录即可查询并选购安装,满足使用者个性化的需要。

日本制定装配式建筑的专项政策,出台并实施住宅性能认定制度,较终目的是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在日本,有两类组织主导装配式建筑,其一是具有背景的建筑公团,其主要职责是对建筑产品的规范化设计进行研究,试制不同材质结构的建筑产品,建筑机械施工法研究且负责投资的建筑品推广。其二是民间建筑企业,包括大成建设、三泽房屋、大和房屋、积水房屋产品等,建造装配式建筑。经过对装配式技术的深入探索,日本逐步发展出KSI建筑体系。美国、日本在装配式建筑技术方面发展,己形成自身鲜明特色,除此之外,英国、法国等国的装配式建筑发展也逐渐自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