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 信息动态 > 公司动态 >

钢结构工程技术应用拓展同环境问题

发布时间:2023-09-16 18:05:28 作者:新顺达钢结构

[一]、中小型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应用拓展

在我国建筑业中,现浇混凝土建筑仍然占据着相当一部分的比重。通过对中小型装配式建筑的研究,可逐步总结其技术手段及生产模式等经验,并试探性地将其应用与其他类型的建筑项目当中,使其不仅局限应用于中小型这一建筑规模,突破层高及面积的限制,应用于多。

中小型装配式建筑的结构选型、节点及构件的连接、保温及围护的做法等,皆可成为在其他建筑项目中的宝贵经验。中小型装配式建筑项目体量较小,较为灵活,作为某项新兴技术的试验项目进行实践。相信随着对建筑技术的实践,相信较终我国对中小型装配式钢结构工程建筑的研究会对我国建筑业未来的发展有所启示。

[二]、轻钢结构住宅行业环境问题

在2016年2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在发展新型建造方式一节,明确指出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缩短建造工期,提升工程质量。而且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这也是去产能、去库存的重要举措。我国在轻型钢结构住宅,发展进度远远落后于发达,主要问题分析如下。

1、传统观念的束缚

人们日常所居住、生活的场所多是由钢筋混凝土结构灌注的方方正正的房屋,这样的构造通常会给人以坐实、稳固的感觉。而轻钢结构如果作为住宅,人们从外观上看就会觉得结构脆弱,很不稳定。这是由于人们对钢结构住宅建筑的结构认识不足造成的。我国尝试过进行轻钢结构住宅的建造,在天津经济区太平村,就是一个探索基地。

那里主要是采用框架结构的钢结构住宅,它的墙体和楼顶都是采用复合结构,现场安装,提前预制,这缩短了施工工期。随着技术的引进,有了一些大型的轻钢结构,比如机场、体育馆、大型商场等。人们已经能够接受并且体会到钢结构的便捷和,但是对于住宅方面,我国应用还不是很广泛,多数处于规划阶段,轻钢结构大规模住宅还需要时间的锤炼。

2、缺乏生产规模、依赖性较强

我国轻钢材料较为匾乏,对材料的依赖性较高。而且由于从人员到设备再到技术水平都有限,因此产品生产的总量虽多,但质量很难。虽然轻钢结构厂家数目很多,但是他们所能做的有限,无法像一样,有完善的配件系统,以及行业内非常统一的规则和标准,因此没有办法形成产业链。

3、现行的规范和制度不完善

我国已参照标准与设计手册制定了《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CECS102:98),《轻钢结构设计规程》(DBJ08-68-97)等规范,但是我国还没有出台一个完善的轻乌鲁木齐钢结构工程施工规定。现有的结构体系设计缺乏统一的标准,差别较大。随着厂家涌入,竞争激烈,应该进一步规范市场,避免降低材料的品质来赢得市场的做法,加大抓质量的力度,严格招投标制度,规范市场,营造有序竞争的良性环境。